手機查看財經快訊
一手掌握市場脈搏
過去一周,債市久違大漲,MLF(中期借貸便利)相關消息可謂再令債市“久旱逢甘霖”,10年、30年國債收益率都從前年內高點下行10~15BP。
本周央行公告,3月25日開展 4500億MLF操作,期限為1年期(本月MLF到期3870億)。關鍵點在于,此次操作不再有統一的中標利率,標志著MLF利率的政策屬性完全退出;這也是2024年7月以來,MLF首次凈投放,此前債市受資金面緊張擾動;通過多重價位中標方式,央行能夠更加精準把握資金需求。不乏機構將其理解為“結構性降息”。
MLF帶動債市久違大漲
DeepSeek引爆了中國股市的估值重估,也導致債市的估值下修。疊加資金面趨緊、降準降息遲遲不至,3月初以來,債市跌幅進一步放大。2 月以來,債基已發生過贖回和負反饋,3月贖回加劇,且引發了理財產品贖回潮的擔憂。
例如,早在去年12月,10年和30年國債收益率一度大跌近30~40BP,分別在1.6%和1.8%附近觸底,然而此后就一路攀升。到了今年3月10日,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升破1.8%、2%關口,“24附息國債11”收益率上行2BP報1.8075%,“24特別國債06”收益率上行2.75BP報2.0025%,創近三個月新高。2月份以來,債基已發生過贖回和負反饋。
整體而言,1月以來資金面整體偏緊,市場降準降息預期落空,導致中短端債券收益率在1~2月大幅上行(債券價格和收益率成反比);進入3月,利率債長端開始補跌。
到了本周,MLF變革令業內人士都吃了一驚,各界將其理解為“結構性降息”。
本周一尾盤,央行公告,為保持體系流動性充裕,更好滿足不同參與機構差異化資金需求,自本月起MLF將采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操作。
表示,此公告有幾大變化值得關注:一是中標方式變成“多重價位中標”。MLF創設于2014年,此前一直是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去年7月,央行公告稱MLF調整為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從去年9月開始,央行逐月公告MLF最高投標利率和最低投標利率,以及唯一的中標利率(當前為2.0%)。本次央行表示將采取“多重價位中標”,意味著中標利率不再唯一,更能體現市場需求,也即MLF政策利率屬性進一步淡化。改革后的MLF已經類似于買斷式逆回購。
二是本次央行罕見地提前公布了第二日MLF的操作量。此前MLF操作量都是當日公布,本次提前公布有助于機構更合理地進行資金頭寸管理,也顯示出央行對流動性的呵護態度。年初以來大行負債端流失嚴重,降準和國債凈買入缺位,資金面預期不穩,提前公布操作量顯然有助于穩定資金和債市情緒,也是央行和市場溝通更加透明的體現;三是本次MLF加量續作,凈投放630億元,是去年8月以來首次MLF凈投放。
盡管未必能直接帶來資金轉松,但背后呵護態度不言自明,于是債市迎來一波大漲,直接帶動各期限債券的收益率累計下行10~15BP,漲勢為今年以來罕見。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隨著財政刺激政策的推進,地方債發行提速。1月1日~3月24日,國債累計凈發行15081億元,同比多8600億元。上周發行國債2221億元,凈發行-777 億元;1月1日~3月28日,地方債累計凈發行24620億元,同比多15294億元。上周發行地方債3363億元,凈發行3196億元; 1月1日~3月25日,政金債累計凈發行3391億元,同比多6164億元。上周政金債230億元,凈發行-526億元。
經濟回暖下“債牛”難全面回歸
盡管債市暫時回溫,但當前機構人士都較為謹慎。這與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超預期不無關系。
具體而言,摩根士丹利提及,在國企生產前置的帶動下,1~2月份工業生產強勁,而公共部門主導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也明顯加快,從去年12月份的1.3%上升到了1~2月份的7%。同時,社會消費品零售也得益于政策前置:決策層此前透露810億人民幣的以舊換新資金已于1~2月份下達,占全年額度的27%。從具體的分項來看,受政策支持的手機銷售大幅上漲,而家電銷售勢頭仍在,但全面復蘇仍不明朗。
邢自強表示,考慮到1~2月份較強的經濟數據,一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速預計將達到5.4%,跟去年四季度持平并高于去年三季度的4.6%。此外,在AI落地以及政府資金的支持下,新興產業投資將提升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債市短期單邊調整的風險降低,央行例會顯示其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和評估債市運行,且央行前期“防范資金空轉”取得階段性成果,預計央行資金不會進一步收緊,3個月Shibor利率回落即是印證,預計10年國債會維持在 1.80%為中樞重新震蕩。但鑒于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債牛”難以全面回歸,且更多交易員開始獲利了結,尤其是對長債。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東方財富官網微信
本文地址:http://www.jianzhibaoo.com/article/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