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京審計大學社會審計學院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審計精神實踐小分隊近日在雨山烈士紀念碑前肅立,從一段鮮為人知的微觀史實中叩響職業(yè)初心——1949年三浦戰(zhàn)役中,解放軍用生命詮釋革命的信仰,用堅定的信念鑄就當代審計精神的血色源泉。這場跨越76年的精神對話,通過AR動態(tài)沙盤、本土化敘事激活職業(yè)認同等創(chuàng)新形式,將“嚴謹求實、廉潔擔當”的審計精神錨定于血色豐碑,為新時代審計人點亮信仰坐標。

站在求雨山肅穆的紀念碑下,七月的風帶著松柏的沉靜氣息拂過。那一刻,關于“審計精神”的宏大詞匯,在我心中有了沉甸甸、帶著歷史體溫的重量。這次實踐,于我而言,不是一次簡單的參觀學習,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那些在烽火硝煙中,用生命詮釋了“守護”與“忠誠”真諦的先輩們對話。
忠誠,就是對職責的絕對堅守
盡管再來之前做足了功課,現(xiàn)場的肅穆與莊嚴仍然讓我不由自主地沉下心來。身側負責講述歷史的伙伴描述的那個畫面,在我腦中揮之不去:戰(zhàn)士們在槍林彈雨中,用血肉之軀筑起人墻,保護的并非金銀財寶,而是承載著部隊命脈的財務檔案——賬冊、清單、糧票。這些在和平年代看似冰冷的“數(shù)據(jù)”,在那一刻,就是革命的火種,是無數(shù)戰(zhàn)友生存的希望,是勝利的基石。他們用最決絕的方式告訴我:忠誠,就是對職責的絕對堅守,對托付的以命相搏。

擔當,是穿透迷霧的勇氣
在實踐隊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們分享了陜甘寧邊區(qū)審計員的故事:白天埋藏賬冊于險境,夜晚借著微弱的月光核對數(shù)據(jù)。在隨時可能犧牲的環(huán)境下,他們想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 “節(jié)省每一個銅板,為著戰(zhàn)爭,爭取前線的勝利”的誓言。這份在生死邊緣仍堅守職責的擔當,讓我震撼。它剝離了“擔當”這個詞常被賦予的宏大敘事,展現(xiàn)出其最本真、最堅韌的模樣——是渺小的個體在巨大危險面前仍然職責盡責的勇氣。反觀我們未來可能面臨的誘惑、壓力,相比于生命危險似乎都微不足道。這一份份賬簿單據(jù),一張張糧票,都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審計事業(yè)的發(fā)展,與代代審計人員的堅守,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求實,是刻入骨髓的本能
三浦戰(zhàn)役是一場艱苦的硬戰(zhàn)。實踐隊通過資料查閱和現(xiàn)場感悟了解到,即使在那樣極端的環(huán)境下,審計工作依然要求一絲不茍,誤差就意味著前線將士的生死。這讓我對審計工作的“嚴謹”與“求實”有了全新的、近乎痛感的理解。這不再僅僅是課堂上強調的準則或程序。而是根植于對工作對象極端重要性的敬畏。它告訴我,審計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承載著厚重的責任。保持獨立、客觀、公正,不僅僅是對職業(yè)規(guī)范的遵守,更是對歷史、對人民、對那些曾在黑暗中守護數(shù)據(jù)真實的前輩們最深切的致敬。嚴謹與求實,是我們審計人安身立命的基石,更是職業(yè)尊嚴的源泉。

撫今追昔,繼往開來。如今戰(zhàn)火紛爭的時代已經過去,站在求雨山烈士紀念碑下,回望那段的歷史,我心中涌動的不只是感動,更是一種清晰而堅定的職業(yè)覺醒。革命先輩們用生命和熱血書寫的忠誠、擔當、嚴謹、求實,并非塵封的歷史遺物,它們如同奔涌的紅色血脈,早已注入“審計精神”的靈魂深處。這份精神啟迪,沒有華麗的辭藻包裝,沒有刻意的拔高,它像一粒種子,悄然落在我心田最深處。
我知道,當未來我坐在電腦桌前,面對冰冷的屏幕與復雜的賬目時,那碑石的紋路、那紙頁上的暗痕、腦海中那月光下核對賬冊的身影,都將成為我內心深處最堅實的力量源泉。它們時刻提醒我:審計,從來不僅僅是一份職業(yè),它是一份需要以忠誠為信仰、以擔當為脊梁、以求實為血脈去實踐的神圣使命。這,就是革命先輩留給當代審計人最寶貴的精神火種,而我愿做那虔誠的接棒者與守護者。
本文地址:http://www.jianzhibaoo.com/article/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