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28日電(顧彥)3月1日,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將正式上線試運行。據悉,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將按照申請、受理、形式審核、公示、賦碼等程序開展,最快33天可以完成登記。
平臺不僅是公共數據資源的管理系統,也是信息披露和資源發現的窗口,全社會都可以來這里找數據、找產品。在這個巨大的公共數據“圖書館”,可以實現各地數據一鍵查詢、一地登記全國互認,有效降低全社會用數成本,促進公共數據資源價值釋放。
哪些數據需要登記?公共數據如何登記?登記之后誰來管理?這些問題在3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均有解答。
根據《辦法》,直接持有或管理公共數據資源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都應對納入授權運營的公共數據資源進行登記。對未納入授權運營范圍的公共數據資源,也鼓勵進行登記。
“我國現有的公共數據約有580EB(1EB≈10億GB),相當于5800億部高清電影?!北本┙煌ù髮W信息管理理論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教授張向宏算了一筆賬,“預計今年平臺的登記量將達到50EB,未來5年內將增長到275EB,涵蓋政務服務、醫療教育、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p>
如此龐大量級的公共數據資源,將由專門機構負責登記和管理。根據《辦法》,登記機構是由國家和地方數據管理部門設立或指定的事業單位,執行全國統一的登記管理要求,按照行政層級和屬地原則,提供規范化、標準化、便利化的登記服務。
登記工作將按照申請、受理、形式審核、公示、賦碼等程序開展。登記機構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予以受理,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審核完成后的公示期為10個工作日。
“如果順利執行,從申請到賦碼,只要33天就可以登記完成?!睆埾蚝瓯硎尽?/p>
一次登記多地互認
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的同時,省級平臺也將根據建設情況陸續上線。
“全國登記平臺體系建設按照‘一個標準,兩級平臺’的思路開展?!眹覕祿贮h組成員、副局長陳榮輝介紹,國家數據局制訂統一的登記技術和業務標準,負責建設國家登記平臺,確保與各省級平臺對接,實現登記信息互聯互通和統一賦碼,各省級數據管理部門將牽頭建設省級登記平臺。
據介紹,登記主體要按照屬地原則,到相應登記平臺進行資源登記,并不是所有登記都來國家平臺進行。
在受訪專家和企業看來,全國統一登記賦碼、各省平臺互聯互通,將顯著降低全社會供數用數成本,極大提高全社會供數用數積極性。
張向宏認為,這樣的登記方式將帶來三大顯著優勢:一是能夠減少重復登記,同一機構的同一數據或產品,不用在不同平臺反復登記;二是數據主體的權益得到更充分保護,破除了在某地登記獲得的證書只在當地有效的痛點;三是便于統一查詢使用,在國家平臺上或地方平臺上,都能直接查詢、搜索到全國公共數據資源情況。
“數據企業將從這一登記機制中受益匪淺。”清雁科技CEO張英偉認為,全國互聯互通的平臺使得企業能夠一鍵式訪問全國數據,極大降低了用數成本;借助這些數據,企業能夠豐富其產品應用,有效拓展全國市場。此外,全國統一登記和管理也有助于消除企業在數據合規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顧慮。
“浙江等省級平臺已開發完成,將與國家平臺同步上線?!标悩s輝介紹,“我們的目標是在今年年內構建起職責明確、分工負責、運轉有序的全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
“供出來”之后更要“動起來、用起來”
登記不是終點,而是價值釋放的起點。
在張向宏看來,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數據高效流通和釋放價值。登記只是第一步,先讓社會公眾更方便、更快捷地發現數據,之后要不斷提高數據質量,讓平臺成為供數方和用數方之間的橋梁,促進公共數據“供出來、動起來、用起來”。
“隨著登記數據規模的增大、數據質量的提高、平臺功能的完善,平臺有望覆蓋數據采集、匯聚、傳輸、加工、流通、利用、運營、安全服務等數據全生命周期各環節,不僅會與社會數據完全打通,形成融合創新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也將為數據供需雙方提供直接交易的功能,甚至在平臺上可以進行數據的加工分析等數據處理。”張向宏認為。
站在數據企業的視角,張英偉期望平臺的數據資源更豐富、使用方式更友好。“期待呈現形式更多樣,數據分類更細化,摘要內容和數據匹配度更高,這樣能實現更高效的使用和查詢,吸引眾多數據主體匯入平臺?!?/p>
受訪專家和企業認為,當前主要工作是把好數據質量審核這道關卡,保證數據登記平臺上的數據質量,為今后的功能拓展、規模擴大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地址:http://www.jianzhibaoo.com/articl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