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查看財經快訊
一手掌握市場脈搏
大廠入局之后,行業的落地和量產拐點是否會很快到來?3月27日,主題為“促進經濟復蘇:科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的分論壇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期間舉行。剛剛宣布入局具身智能的vivo、機器人初創企業星海圖、阿里云等科技企業圍繞機器人、產業鏈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大廠“沿途下蛋”布局機器人
不久前,vivo宣布正式成立機器人Lab。在本次論壇中,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長胡柏山談及vivo入局具身智能的理由,并表示vivo在入局具身智能時考慮的是“現有的能力和方向是否匹配”。胡柏山說,vivo在手機長賽道中積累了影像技術和AI技術,“這兩項對應了機器人的外界識別感知能力和思考決策能力”。
胡柏山說,機器人是一個需要放長時間線思考的賽道。“機器人也會涉及一些我們并不擅長的機械結構,我們未來會和一些行業里的伙伴一起合作解決這些問題。”
大廠入局具身智能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上海智元機器人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該輪投資由騰訊領投。2024年,美團及旗下龍珠資本兩次對宇樹科技進行了投資,如今,美團已經成為了宇樹外部的第一大股東。
至于具體的商業模式,胡柏山認為vivo并不會高舉高打,而是通過“沿途下蛋”的方式進行業務布局。技術的發展需要時間,對于機器人來說,只要用戶的真實需求存在,隨著技術的發展,一定會有更多面向C端的產品提供。
算法、數據和算力,是拉動AI發展的三駕馬車。作為一個在手機賽道深耕多年的企業,vivo或許也會通過資源的整合來進行新業務的布局。Vivo合作伙伴聯發科技董事、總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在論壇中表示,未來機器人想要實時地響應人類的指令,可能需要端側和云端算力的協同部署。“未來在機器人身上,可能端側的算力會用來和用戶即時互動,但涉及更加復雜的場景理解和判斷,這就需要用到云端。”
陳冠州指出,云端依靠網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如何把網絡設計得更有效率,讓信號傳輸延遲更少,將會是機器人芯片技術發展的重點。
在實際的落地場景中,機器人企業通常會選擇一些更務實的場景。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海圖聯合創始人許華哲在現場透露,星海圖推出的輪式機器人R1已經能夠在廚房場景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比如將處理好的凈菜端至炒菜機中,把人力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
“機器人并不是來替代人類工作的,而是替代一些重復性、危險性的作業任務,這是我們的初衷。”許華哲說。
在技術落地的另一面,學界的討論仍然火熱。“我們很少看到一個行業,在學界和產業端同樣火熱。”阿里云通義大模型業務總經理徐棟認為,這種共振能夠帶給具身智能更多機會。
就在昨天,阿里云發布通義千問 Qwen 模型家族中新一代端到端多模態旗艦模型Qwen2.5-Omni,Qwen2.5-Omni能夠處理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種輸入形式,并進行文本輸出。“其實我們很期待怎么把這個模型放到具身智能等更多產業中,讓更多的硬件設施更加智能。”徐棟說道。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東方財富官網微信
本文地址:http://www.jianzhibaoo.com/article/177.html